童年的小烘笼

发布时间:2019-04-12浏览次数:

 

童年的小烘笼

理工中专  张春芳

 

记得小时候,冬天很冷,特别是山区,霜冻来得早,冬至刚过,雪花就飘洒纷飞。

那时,山区条件普遍不是很好,家里孩子又多,衣衫大多比较单薄,主要的取暖器具就是火盆和烘笼。火盆较大,往往置于堂屋或正房中间,下雪天闲着无事,一家人或邻里间围着火盆嗑闲话、聊家常。而烘笼小巧轻便,既能烘脚又能暖手,还可以提着到处跑。烘笼材质多样,有竹的,有木的,还有铁皮的。竹烘笼最轻便,老人爱用;而孩子们通常用的是木的或铁的,为何?经摔。

上学时,我们一人手提一个烘笼,口袋里装着空的铁油脂盒和各类豆子。油脂盒是平时大人们防皲裂用完后丢弃的,那可是我们这群孩子的最爱,把它洗干净后,装入干冻的猪油。

课间,我们拿出油脂盒,放在烘笼的炭火中,很快,空气中就飘着浓浓的猪油香味。油烧开了,就把口袋里的豆子拿出来,放入油脂盒中,不一会儿,油脂盒里的豆子就噼噼啪啪地响起来,我们用拨火棍不停地翻动豆子,豆子炒熟了,就夹起来津津有味地吃掉,记忆中,那豆子真香真美味!

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不凑巧,当放入的豆子还没炒熟,这时,上课铃响了,怎么办?那时人小机灵,眼珠子一转,办法有了,盖上油脂盒的盖子,把整个油脂盒藏到火灰里,提着烘笼进了教室。上课时趁老师转身板书,就用拨火棍翻出油脂盒,打开盖子,把那些豆子偷偷地悄悄地放进嘴里。可有时候,等了好半天,老师就是不转身,时间一点点地过去,教室里渐渐地飘起了焦糊味,坏了,豆子糊了,可我们不敢动弹,老师正盯着呢。老师当然也闻到了,却不动声色,面朝大家,继续不紧不慢地讲着。焦糊味越来越浓,有些烘笼里就开始冒出了糊烟。不行了,藏不住了,那些烘笼的主人,慌张又狼狈地把火灰里冒着青烟的油脂盒夹出来。不过,在我的印象中,老师好像也没有为这样的事大动过肝火。

到了放学回家时,我们一个个都成了熊猫眼,除了眼珠子是白的,其他的都是黑的,脸上、身上、手上都是灰,鼻梁两边还有擤鼻子的灰手印。

童年的小烘笼,是我们山区那一代人的永恒记忆,它温暖了我的整个童年,那种余温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