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推进学院科学发展
编者按:根据省委、市委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的要求,学院党委决定在全院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学院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以“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为主题,认真践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办学理念,为推动学院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为配合主题教育活动,《仙桃职院报》、仙桃职院网开设专栏,刊发相关文章,推动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确保取得较好效果。现刊发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等4个院系的主要负责人谈发展思路和措施的文章,敬请关注。
医学院:凝练专业特色 强化管理措施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仙桃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医学院院长 向宇
本年度,医学院按照学院党委提出的“千方百计抓招生、集中力量抓特色、精益求精抓管理、凝心聚力抓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定位、特色发展”为主题开展学习讨论,研究制定了2013年工作思路与措施。
一、工作思路
(一)明确方向,特色发展。护理专业在社区护理、老年护理方向上寻求突破,办出特色,临床医学专业重点建设全科医学方向,医技类专业主要发展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形成护理、临床医学、医技类专业等医学类专业群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夯实基础,增强实力。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打造省级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所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临床技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实训基地,提升办学实力。
(三)强化措施,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方案,全面提高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四)积累成果,树立品牌。积极参与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激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特色教材编写等教科研活动,提高社会影响力。
二、具体措施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学院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启动2013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认真开展专业调研和人才需求调研,护理专业重点以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临床医学专业以乡镇医疗服务机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以各级医院康复科,眼视光技术专业以眼科医院等医药卫生行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人才培养规格变化为依据,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符合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与医药卫生行业的合作力度,依托湖北省人民医院、荆州中心医院、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优势资源,进一步完善“工学交替、能力递进”校-院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提高教学效果
1、完善专业教学资源,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以学院精品课程网站、医学院网站为平台,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开发和建设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训项目等内容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自主学习网络平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医学类专业人才终身学习搭建公共资源平台。
重点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对省级精品课程《护理基本技能》、《急救护理》,院级精品课程《健康评估》、《护理引导》、《母婴护理》、《诊断基本技能》、《内科疾病的诊疗》进行全面改造、转型,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带动其他课程的改革,促进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2、建设突出临床职业能力要求为特点的特色专业教材。通过院校共建、共同开发、合作编写具有职业教育特色、体现工学结合的高水平系列配套教材,完成《护理基本技能》、《急救护理》、《临床综合实训》、《护理综合实训》4部教材的编写工作。
3、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院实训条件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法,以典型案例为教学项目,在仿真环境中,通过教师动手示范、技能操作项目重点指导、护患角色扮演等师生互动形式,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实习医院资源,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用真实的临床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带着任务,边学边做,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实现从理论知识到职业能力的转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团队整体实力
根据专业发展的要求,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力求形成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有较大发展潜力,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1、实施双专业带头人制度。培养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聘用1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校外专业带头人,充分发挥双专业带头人在教师培养、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方面的作用。
2、加大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力度。通过进修、顶岗锻炼、学术交流、主持课程建设、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措施,培养能熟练主讲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掌握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和高超的实践带教能力、同时具有一定教学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有明确的专攻方向的专业骨干教师。
3、建立专任教师对口临床工作制度。充分利用合作医院的优势资源,选派专任教师到医疗战线相关岗位顶岗锻炼,掌握专业领域新知识和新技能。
4、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继续从湖北省人民医院、荆州中心医院、天门市人民医院、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仙桃市中医院等临床一线聘请兼职教师参加教学或临床带教;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力度,建立兼职教师库,选拔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由其承担专业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负责学生见习、顶岗实习期间的现场指导等。为保证教学质量,制订兼职教师培训计划,举办兼职教师培训班,并做到兼职教师与专业专任教师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根据建设“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要求,进一步加强国家级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完善“校中院”附属民生医院、“院中校”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功能,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布局思路,重新规划医学院校内实训基地,扩大基地规模,完善基地人文环境和职场环境建设,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职场氛围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改扩建附属医院,各临床科室设置多功能教学病房,满足学生临床学习的需要,使教学病房成为落实临床教学、健康宣教、实施整体化护理、进行出科考核的主要教学场所。在医院设置教学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临床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确保临床教学质量。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密切合作关系,在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医教结合的教学病房,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网络管理平台,院校双方通过网络平台联合开展教学管理和教学研讨活动,全面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
(五)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由教育、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合作医院、学院和学生四方参与,由学院、医学院、专业教研室三个层面具体实施的“四方三层”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教研室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全面实施目标管理,加强教学过程监控。
2、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堂教学、见习、实习等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进一步修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有机对接。
3、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根据《仙桃职业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要求,进一步细化医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方案,完善教学检查、听课、学生评课、顶岗实习管理、毕业生信息反馈、用人单位走访等工作细则,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系统有效的监控。
4、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考核为核心、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并重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测评,,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活动、能力提高程度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5、建立健全信息处理、分析和反馈系统。以学院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建立教育管理网络系统,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信息及时登录网络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六)强化招生就业措施,确保招生就业工作顺利推进
根据学院招生工作的总体安排,制定详细的招生方案,群策群力完成招生任务。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就业指导,建立就业信息网站,及时发布就业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用工信息登记等“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