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动态]经济与管理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人才

发布时间:2012-06-07浏览次数:

经济与管理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人才

伴随学院十余年跨越式发展的步伐,经济与管理学院发展成为拥有会计、园林技术、商务英语、医药营销、酒店管理、物流管理、食品加工技术等七个专业,在校生1300余人的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立足仙桃,面向武汉“1+8”城市圈、幅射全省、面向全国,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勇于创新,不断进取,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教师素质决定了教育教学的质量。近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在校学生多次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邓家巧,2006年毕业后进入厦门牡丹有限公司,现担任财务经理,全面负责公司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年薪10万元;肖磊,2008年园林技术专业毕业后进入北京东方园林公司,迅速成为骨干力量,现担任施工项目经理,年薪20万;段小华参加第七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比赛获湖北赛区三等奖;贾佳培获第三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院有一支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密不可分。

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经济与管理学院以师德建设为抓手,有步骤、有主题开展系列师德建设活动,开展学习交流会,组织师德报告会,帮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把师德转化为育人的责任和动力。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经济与管理学院要求教师用爱心锻铸师魂,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党总支书记谢先慧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许明丽被评为学院“师德标兵”。

经济与管理学院一直以“提升双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为建设重点培育师资队伍,坚持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育、双师素质提升的教师团队建设工程,通过说课说专业比赛、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师培训,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坚持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对口专业协会,选派骨干教师赴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的高等院校学习,不断增强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教师服务社会能力;另一方面,经济与管理学院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能工巧匠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担任实习实训课程的指导任务、举办专业讲座、担任技能大赛评委,推动实践教学工作,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提供有效保障,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中,副教授21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8人,双师型教师42人,外籍教师2人,企事业单位专家16人,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社会服务能力佳、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 培育高端技能型人才

根据社会需求与职业岗位变化的要求,经济与管理学院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造,培育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2011年才开始招生。为了办好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对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了解到仙桃食品加工行业懂生产、会管理的人才缺乏,高技能人才缺口更大,远不能满足仙桃市食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调研、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反复论证,确定了专业建设目标,构建了与实际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企业见习、顶岗实习,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学生郭正威在企业见习期间,工资就达到3000元。现在,食品加工专业第一批学生已全部被企业预订。

会计专业是我院开办较早的优势专业之一,2011年成为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会计核算技能》2010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经济与管理学院邀请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的会计专家和骨干教师,成立了会计专业建设理事会,对会计专业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育教学、对外合作等重要事务进行评价、咨询和指导,确立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近年来,会计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在第三年顶岗实习时就被企业以“准员工”身份录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杨洁,会计专业2008届毕业生,现担任苏州中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任财务经理,全面负责公司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年薪10万。

经济与管理学院每年都要举办珠算点钞大赛、会计基本技能大赛、英语口语竞赛、英语写作大赛、财税知识与技能大赛等专业类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校外会计技能大赛和沙盘模拟大赛等。在全国会计信息化知识技能竞赛、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信息化技能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多个省级、国家级竞赛活动中,他们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奖杯,获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

突出实训基地建设 多渠道开展校企合作

为实现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经济与管理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实践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结合各专业建设目标,现已建成28个校内生产性实验实训室(基地),模拟职场环境,开展技能训练。会计专业建有手工会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2009年被批准为“湖北省会计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商务英语专业建成了综合语音实训室、商务模拟实训室、商务礼仪实训室;医药营销专业建有电子商务实训室和ERP沙盘模拟实训室,建设多媒体素材和教学资料资源库。各专业在实践教学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凸显高职教育特色。

校企合作上,经济与管理学院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点、线、面”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实训、实践为主线,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有机串联。近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与湖北九珠蛋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课程开发组,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和实际工作过程,引入企业文化,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与武汉真巧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6个校外实训基地,结合企业生产进度来开展实训,让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岗、管理岗、技术岗轮训,聘任企业人才进行指导,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与考核;与仙桃天诚国际大酒店、武汉铁桥建国大酒店签订协议,融入武汉城市圈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实践……建立了涵盖制造业、商业和服务业等多种行业“教育教学合作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格局。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良的师资队伍、深度的校企合作,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加灿烂的人生。我们坚信,经济与管理学院一定会在发展中不断凝炼自己的特色,闪耀更加独特的光辉,培育出更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